有名的詩,詩詞|作者不出名,卻寫下這些千古絕句
最美不過古詩詞,平仄相稱,朗朗上口。在中國文化悠長的歷史上,出現了許許多多震古爍今的神仙詩句,文章千古尤可閱,千載歷史都匯聚其中。有沒有一句詩,曾讓你心醉?
詩詞,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那時的文人墨客揮灑文筆,懷揣著名留千史的夢想。但真正留下千古絕唱的作家其實少之又少。今天,小K就帶大家看看那些雖然作者不出名,但卻留下名傳千古的經典詩句,哪一句最令你心動?
1、十四萬人齊解甲,竟無一個是男兒!——《述亡國詩》
(譯:十四萬軍士一起放下武器投降,這些人中沒有一個是真正守衛國家的男子)
作者:花蕊夫人
在五代十國時期,有幾位被稱作花蕊夫人的女性,她們不僅容貌美麗,而且能詩善賦,多才多藝。有關她們的事跡,因其所處時代相同,均被稱為花蕊夫人。
2、不要夸人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赌贰?/h1>
(譯:它不需要別人夸獎顏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將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作者: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
王冕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存世畫跡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三君子圖》等。
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稐鳂蛞共础?/h1>
(譯:月亮已落下烏鴉叫寒氣滿天,江邊楓樹與船上漁火,難抵我獨自傍愁而眠。)
作者:張繼
張繼,字懿孫,漢族,襄州人。唐代詩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據諸家記錄,僅知他是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進士。大歷中,以檢校祠部員外郎為洪州鹽鐵判官。他的詩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興幽深,事理雙切,對后世頗有影響。但可惜流傳下來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詩是《楓橋夜泊》。
4、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554589" qid="6595515192442885384" mention-index="0">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譯:柴門外忽傳犬吠聲,原來是有人冒著風雪歸家門。)
作者:劉長卿
劉長(zhǎng)卿(生卒年不詳),字文房,漢族,宣城人,唐代詩人。唐玄宗天寶年間進士。唐肅宗至德年間任監察御史、蘇州長洲縣尉,唐代宗大歷年間任轉運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轉運留后,又被誣再貶睦州司馬。因剛而犯上,兩度遷謫。唐德宗建中年間,官終隨州刺史,世稱劉隨州。
5、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对乱埂?/h1>
(譯:今夜出乎意料地感覺到了初春暖意,還聽得春蟲叫聲穿透綠色紗窗。)
作者:劉方平
劉方平(生卒年不詳),字、號均不詳,唐玄宗天寶年間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生平事跡不詳。約公元七五八年前后在世,匈奴族。天寶前期曾應進士試,又欲從軍,均未如意,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與皇甫冉、元德秀、李頎、嚴武為詩友,為蕭穎士賞識。工詩,善畫山水。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其詩多寫閨情、鄉思,思想內容較貧弱,但藝術性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
6、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峨]西行》
(譯:真可憐啊那無定河邊成堆的排骨,還是少婦們春閨里思念的夢中人。)
作者:陳陶
陳陶,字嵩伯,自號三教布衣,善天文歷象,尤功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玄宗大中時,隱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蹤。詩人早年游學長安,善天文歷象,尤工詩。舉進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時,隱居洪州西山,后不知所終。有詩十卷,已散佚,后人輯有《陳嵩伯詩集》一卷。
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5057908" qid="6542288866986956040" mention-index="0">卜算子》
(譯: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會辜負了我一番癡戀情意。)
作者:李之儀
李之儀,北宋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姑溪老農。漢族,滄州無棣人。哲宗元祐初為樞密院編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從蘇軾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監內香藥庫,御史石豫參劾他曾為蘇軾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職?;兆诔鐚幊跆崤e河東常平。后因得罪權貴蔡京,除名編管太平州,后遇赦復官,晚年卜居當涂。著有《姑溪詞》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題跋》二卷。
8、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对娬摗?/h1>
(譯:歷史上每一朝代都會有才華輩出的人出現,各自開創一代新風,領導詩壇幾百年。)
作者:趙翼
趙翼于乾隆十五年中舉。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授內閣中書、軍機處行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探花,賜進士及第,授翰林編修。歷任廣西鎮安知府、廣東廣州知府等職,官至貴州貴西兵備道。后辭官,主講于安定書院。嘉慶十五年(1810年),赴鹿鳴宴,賞三品頂戴。嘉慶十九年(1814年),逝世,享年八十八歲。
趙翼長于史學,考據精賅,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論詩主“獨創”,反摹擬。與袁枚、張問陶并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
9、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spa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512568" qid="6595527631767082254" mention-index="1">絕句》
(譯:春雨想要沾濕我的衣裳似的,下個不停。春風輕輕吹拂人面,帶著清新的楊柳氣息。)
作者:至南
南宋侍僧,至南是他的法號,生平不詳。
就這短短的一首詩,就以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把自己的名字載入了宋代史詩。
10、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稊嗑洹?/h1>
(譯:靠近水邊的樓臺(因為沒有樹木的遮擋),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著陽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發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
作者:蘇麟
蘇麟僅有“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兩句傳世。這兩句詩是如何流傳下來的呢?相傳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時,城中文武官員,大多得到過他的推薦提拔,受到過他的關心幫助,對他都很崇敬。唯有蘇麟,因為在外縣擔任“巡檢”,不在杭州城里,所以沒有得到什么照顧。有一次,蘇麟因事到杭州來見范仲淹,順便獻詩一首,其中有兩句道: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看了,心中會意,便征詢他的意見和希望,滿足了他的要求。后來,人們就把“近水樓臺先得月”這句話,作為人事關系接近因而易于獲得方便的意思,或簡作“近水樓臺”四字。至于蘇麟當時寫的全詩,似乎并沒有流傳下來。在流傳中“易為春”也常常寫作“早逢春”。
古詩詞是中華文化千年歷史的傳承與記載,品味中華文化,從每天一首詩詞開始吧!
內容簡介:
古詩詞是我們理解古人詩意化生活方式的一把鑰匙。這本《日讀古詩詞》角度獨特,是作者四五年來,從選詩到精度、延伸閱讀、分享誦讀情趣的記錄。作者按一天天的日子,尋找古人在吟誦春花秋月、夏風冬雪時流露的生活態度。通過系統梳理,追蹤躡跡,是這本書成為承襲古人典雅生活,沉浸在詩情畫意中享受每一天的實用生活指南?!度兆x古詩詞》,可謂有趣的語文讀本。
注:以上圖片均整理自網絡
用戶評價
-
1230
-
1230
-
1230
-
1230
-
1230
-
1230
-
1230
-
1230
-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