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的詩,《紅樓夢》里的回前詩有何深意?
《紅樓夢》里的回前詩雖然不算正文的一部分,卻十分能夠體現曹雪芹本人的思想,因為它既然不屬于正文,就是客觀的,是可以擺脫書中人物的主觀視角的限制的。因此,閱讀《紅樓夢》里的回前詩對于我們把握曹雪芹的創作主旨以及藝術構思就十分關鍵。
《紅樓夢》第二回“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正文之前就有一首回前詩:“一局輸贏料不真,香銷茶盡尚逡巡。欲知目下興衰兆,須問冷眼旁觀人。”這一回之前不僅有回前詩,還有一大段批語。因為這段批語太長,我就不引用全文了。我只引用這段批語的最后兩句:“今預從子興口中說出,實雖寫而卻未寫。觀其后文,可知此一回則是虛敲傍擊之文,筆則是反逆隱曲之筆?!?/p>
批語和回前詩告訴我們,曹雪芹是有意識地選擇了冷子興這樣一個“冷眼旁觀”的人來評說賈府里的人物。冷子興對賈府的評價是很中肯的,因為他雖然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的女婿,卻并不是賈府的奴才,而是一個古董商人。因此,他能夠以一種理性且客觀的態度去審視賈府。他是買賣古董的,賈府如果要典當家產,恐怕還要找他幫忙。所以,他能夠敏銳地發現賈府的危機。
冷子興的話里讓讀者最為印象深刻的就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以及“一代不如一代”了。后來,賈探春在感嘆抄檢大觀園是“自殺自滅”的時候,也提到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梢?,“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確是已經走到末世的賈府的現狀。
冷子興還提到,賈府“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內囊卻也盡上來了”。他說得沒錯,賈府為了講排場,講體面而揮霍財富,已經出現了經濟危機。這一點,在第六十二回里,林黛玉都看出來了。
“欲知目下興衰兆”這一句也很重要?!都t樓夢》最震撼人心的悲劇就是賈府由盛轉衰的前后對比。曹雪芹在本書的前半部用元妃省親、劉姥姥逛大觀園等情節,以濃墨重彩描繪賈府的繁盛。但是曹雪芹也不斷用讖語提示讀者,這一切都是暫時的,這一切都將幻滅?!都t樓夢》表達的就是這種幻滅帶來的痛楚。而第二回里冷子興對賈府的評價,就是賈府最終會衰亡的預告,也是其原因的總結:子孫不肖,后手不接。
《紅樓夢》第七回“送宮花賈璉戲熙鳳,宴寧府寶玉會秦鐘”的正文前面也有一首回前詩:“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誰是惜花人。相逢若問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strong>這首回前詩很有意思。
這首回前詩告訴我們,曹雪芹寫這一回的目的是借周瑞家的送宮花告訴我們“金陵十二釵”正冊是哪十二個人。
這十二朵宮花是宮里送出來的,賈元春當時還沒有封妃,卻也在宮里當女史。這十二朵宮花本來是薛寶釵的,她卻不喜歡,所以薛姨媽讓周瑞家的去送給賈迎春、賈探春和賈惜春,以及林黛玉和王熙鳳。周瑞家的在送宮花的路上“穿夾道從李紈后窗下過”。她到王熙鳳那里的時候,王熙鳳正在和賈璉行房,“周瑞家的會意,忙躡手躡足往東邊房里來,只見奶子正拍著大姐兒睡覺呢”。王熙鳳拿到周瑞家的送的宮花之后,就對彩明吩咐道:“送到那邊府里給小蓉大奶奶戴去?!钡侥壳盀橹?,除了史湘云和妙玉之外,“金陵十二釵”正冊里提到了十個人。
尤其是李紈、巧姐(王熙鳳因為女兒生日不好,不敢給她取名字,當時叫大姐,后來劉姥姥給她取名巧姐)以及秦可卿。薛姨媽并不打算把宮花送給這三個人,曹雪芹自然也就沒必要提到這三個人。但是曹雪芹有意識地提到了這三個人。
不讀這首回前詩,我們是不會明白曹雪芹這樣寫的意圖的。曹雪芹之所以在這一回里提到李紈、大姐和秦可卿,就是為了告訴我們,她們三個人是“金陵十二釵”正冊里的成員。
這一回里雖然沒有直接提到妙玉,卻寫到了賈惜春和水月庵里的智能兒一塊兒玩。這樣寫,一方面是在暗示賈惜春出家的結局,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間接提到妙玉。因為妙玉是一個帶發修行的尼姑,也對賈寶玉有曖昧的情愫。智能兒也對賈寶玉的好友秦鐘有曖昧之情。
這一回里雖然也沒有直接提到史湘云,但是提到了香菱。周瑞家的問香菱家鄉父母的情況,香菱都忘記了。周瑞家的還說香菱長得像秦可卿。而史湘云名字里的“湘”和香菱名字里的“香”諧音。史湘云和香菱都沒有享受過多少來自父母的關愛,也被薛寶釵并稱為“瘋湘云”和“呆香菱”。賈母曾經把女扮男裝的史湘云看成是賈寶玉,可見史湘云和賈寶玉也是長得有些像的。香菱不僅是“金陵十二釵”副冊排名第一的人,也和史湘云有所關聯。
還有一點很耐人尋味,曹雪芹認為秦可卿是“惜花人”。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釵”正冊里最先死去的一個人,她在“金陵十二釵”正冊里是壓軸的那一個。而太虛幻境里,警幻仙姑的妹妹也叫可卿,是曹雪芹眼中的“兼美”。
秦可卿是“金陵十二釵”正冊里最早看出賈府遲早會衰敗的人。她臨死前托夢給王熙鳳,讓王熙鳳給賈府留好退路。她給王熙鳳的建議是“趁今日富貴,將祖塋附近多置田莊房舍地畝,以備祭祀供給之費皆出此處,將家塾亦設于此”。
她知道賈府是一定會落敗的,她是希望賈府子孫在賈府落敗之后還可以“回鄉讀書務農”。也就是說,秦可卿希望賈府在敗落之后可以由封建貴族家庭變成一般的耕讀之家,是希望賈府的子孫可以擺脫對寄生生活的依賴,自食其力。
這是很理想化的一個建議。如果王熙鳳按照秦可卿的囑咐去實踐的話,賈府敗落之后,子孫就不至于流散四方,沒有生計??上У氖?,秦可卿的話王熙鳳沒有真正聽進去。
我想,正是因為秦可卿有這樣的遠見卓識,所以曹雪芹才把秦可卿看成是“惜花人”吧。
《紅樓夢》里的回前詩還有一些,限于篇幅,我只舉兩個例子??傊?,這些回前詩都值得細細品讀。
用戶評價
-
1348
-
1348
-
1348
-
1348
-
1348
-
1348
-
1348
-
1348
-
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