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詩的,王維的境界無人能及,一首“雪詩”幽靜唯美,沉醉了千年的時光
寒更傳曉箭,清鏡覽衰顏。
隔牖風驚竹,開門雪滿山。
灑空深巷靜,積素廣庭閑。
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唐·王維《冬晚對雪憶胡居士家》
一直覺得王維的詩有一種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空靈澄澈,幽靜唯美,這首詩也是如此,即使描寫的是寒冷的冬夜,依然令人驚艷,沉醉了千年的時光。
雖然不知詩題中的“胡居士”是何許人也,但是從字里行間亦不難推測此人品行高潔,和王維有著相同志趣。
詩歌首聯以“寒更”和“曉箭”點明了時間。
“寒更”二字比較好理解,就是指寒夜里的打更聲。
而“箭”是指古代用來計時的漏壺中的箭標,從“曉箭”二字可以看出此時已是凌晨時分。
古代的冬夜本就寒冷,更何是半夜,可以想象此時的環境有多寂冷。
接著一句“清鏡覽衰顏”,抒發了一種遲暮的感慨。
年終歲末,草木凋零,本就容易引發對人生衰老的聯想,“運往無淹物,年逝覺已催”、“白發催人老,青陽逼歲除”……
王維晚年功名利祿之心早已淡泊,所以他在明鏡中看到自己的衰顏,雖無奈卻不像陸游《書憤》中“鏡中衰鬢已先斑”那樣悲痛。
再來看頷聯兩句,描繪了一幅極其闊大的風雪圖,歷來為后人所推崇。
隔著窗戶,詩人聽到了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響,那是朔風吹拂著院中的竹葉;他推開窗門,一眼望去,只見皚皚白雪覆蓋了整座山峰。
前一句,從聽覺角度著筆,后一句又轉為視覺描寫,雙管齊下,有聲有色,讓人仿佛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種獨屬于冬夜的寒冷。
這里最為人稱道的當屬“驚”和“滿”字的運用,將深夜里風急雪大的景象描繪得如在目前。
這兩個動詞看似普通,卻有著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這便是古人“煉字”的絕妙之處。
接著頸聯兩句,詩人不再刻畫冬夜的寒冷,而是宕開一筆,渲染悠閑清靜的氛圍。
洋洋灑灑的飛雪,飄落在寂靜又幽深的小巷子里;庭院里也鋪滿了一層厚厚的白雪,顯得更加寬廣閑靜。
“空”、“深”、“靜”、“素”、“廣”、“閑”,將冬夜的“靜”寫到了極致,“一切景語皆情語”,可以想象詩人此時的心情該是多么清靜悠閑。
就是在這樣寒冷寂靜的氛圍里,他想起了友人胡居士,“借問袁安舍,翛然尚閉關”。
袁安是東漢名臣,曾留下“大雪,人皆餓,不宜干人”的事跡,其高尚的品格歷來為后人所稱道。
詩人這里借用了“袁安困雪”的典故,不著痕跡地贊頌了友人的高潔品質,又呼應了標題,表達了他的一片關懷之心,很是高明。
全詩來看,首聯點明時間,中間兩聯寫景,一直到了尾聯,詩人懷念的對象胡居士才正式登場,但是詩人又不直接描寫胡居士本人,而是寫他的住處,給人一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留下無限的遐想空間。
而這首詩絕妙之處還不止于此,描寫的雖是大雪紛飛的寒夜,卻營造出了相當闊大的意境;主旨雖然是懷人,但全無悲傷氣息,
空靈的筆觸,輕快的語調,悠遠的境界,當真是無人能及,沉醉了千年的時光。
不知你是否也喜歡王維這首詩?歡迎一起來談論。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用戶評價
-
1724
-
1724
-
1724
-
1724
-
1724
-
1724
-
1724
-
1724
-
1724